第三百五十章 汉政-《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按照道理说,若是没有意外,刘宏这一辈子也就是在河间国做着他的亭侯终老一生了。虽然确实是皇室贵胄,可传了几辈子后与天子的血缘关系便差得远了,像他这样皇亲国戚天下间多如牛毛。那可是亭侯啊,比郭斌如今阳翟县侯的爵位都低,单看这爵位便可知道刘宏与天子的亲戚关系有多远了。可是窦太后偏偏选中了他做继任的天子,就是这次机遇使得他的人生际遇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

    可能便是童年时的际遇,使得如今的刘宏即便是贵为天子也对金钱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可是爱财归爱财,如今这事儿办得却显得小家子气了。堂堂大汉的天子,竟摆出一副守财奴的样子来,如何能让士人瞧习惯了?

    郭斌瞧了荀彧一眼,只见他低垂着头,满脸失望,对此事显然也极是瞧不惯。

    只听戏志才继续道:“幽州名士崔烈,通过天子傅母程夫人,以五百万钱得司徒一职。”

    郭斌听了,将手中杯箸狠狠地摔在几案上,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掩面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所谓的卖  官  鬻  爵,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卖官和鬻爵。汉武帝时,为了筹措军费,朝廷便出了个卖爵位的馊主意,后来这个政策断断续续,到了桓灵二帝之时那更是骇人听闻了。当初朝廷只卖爵位,而如今连统领地方的主官也可以明码标价拿来贩卖了。

    因为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影响,汉朝的中央政府意识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国制度极易造成割据势力,不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天下的稳定,因此封国的权力被逐渐压缩。最终,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各诸侯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同姓的诸侯王尚且如此,侯位只有更甚。因此,贩卖爵位虽然不好听,也不过是个名声,面子问题罢了,可总不至于毁坏国政。

    而卖  官则不同了,一地总揽行政、司法、财政大权的官员,其权力何其重要?即便是个小小的县令,也是被称为百里侯的啊!一旦这官位都是买来的,那这买  官儿的自然要追求个投资收益啊!因此,在任上努力搜刮民财便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盘踞地方的豪门大户他们不敢惹,可平民老百姓那是无碍的啊!因此,这些想着捞一把就拍拍屁股走人的官员,自然是什么坏事儿都干得出来!

    不过,天下士人所以对卖  官  鬻  爵深恶痛绝,虽不否认有忧国忧民的因素在里面,更重要的却是它阻挡了士人入仕的道路。要知道,士人所以要出来做官,追求的不外功名利禄。家中豪富、不在乎钱的人毕竟是少数,可如今朝廷竟连正常的官员任命都要捏着鼻子上缴所谓的“修宫钱”。所谓的“修宫钱”,便是“买  官钱”,只是换了个好听一点儿的说法罢了。既阻断了下层人民上升的路径,又岂能不让人深恶痛绝?

    只是原来还好一点,许多官职虽是明码标价,真买的却还是少数,毕竟大家都要个脸嘛!况且下级官员便是出钱买了也就买了,豪门大户也瞧不在眼里。可这个崔烈所买的司徒却是三公之一,位高权重。

    所谓司徒,周朝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东汉时改称司徒。也就是说,此时的司徒是实实在在的丞相,是天子的主要助手,礼绝百僚,地位尊崇。可正是如此重要的位置,竟然是通过天子的傅母走后门,将原本明码标价一千万钱的司徒打了个五折。所谓的“傅母”,指的是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大约便类似于奶妈、保姆一类的角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