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番话,已是掏心窝子的君臣之语,若是换了旁人,早已吓得跪地不起。 于谦却只是平静地站起身,对着朱瞻基,深深一揖。 “陛下,臣以为,此非憋屈,此乃大明之幸,陛下之幸!” “哦?”朱瞻基挑了挑眉。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为何是臣提议,让安国公入主兵部?”于谦问道。 朱瞻基想了想,道:“你当时说,兵部那群老臣,暮气沉沉,需要一条鲶鱼进去,搅动一番。江源年轻气盛,背景又深,正是最好的人选。” “正是。” 于谦点头道,“臣当初,便有两种设想。其一,安国公若是庸才,凭着镇国武王的余荫,或许能在兵部混个脸熟,但终究会被张英那些人架空,磨平棱角,从此泯然众人,对朝廷再无威胁。陛下,也可就此安心。” “其二,”于谦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若安国公,是如镇国武王那般的不世之材……那他进入兵部,便如龙入大海!张英等人,非但困不住他,反而会成为他彰显才能,树立威望的踏脚石!” “如此一来,兵部这个盘根错节,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就会被他从内部,撕开一道口子!他要推行革新,就必然要触动旧有利益,必然要与那些老臣对上。而他想要赢,就必须,也只能,紧紧依靠陛下的支持!” “他做得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就越需要陛下的圣眷,他越是锋芒毕露,就越是将自己与皇权,牢牢地绑在了一起。陛下,您看,他如今这套方案,要成立三司会管,要总揽大权,若没有陛下的首肯,他寸步难行!” 于谦的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朱瞻基心中最后的一丝阴霾。 他猛地坐直了身子,恍然大悟! 是啊! 他之前,总是将江家父子,视为一个需要提防和制衡的外部势力。 却忘了,他们同样是自己手中的,最锋利的一把刀! 江澈在海外开拓,无论功劳多大,终究需要大明朝廷的承认,才能名正言顺。 江源在朝堂革新,无论手腕多强,也需要他这个皇帝的授权与支持,才能推行下去! 他们越是能干,就越是需要他这个名分! 想通了这一层,朱瞻基只觉得浑身一阵轻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