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8章 遗憾-《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2/3)页
宣王坐于椅上,沉默不语,目光幽深地看着陈幕僚,并未斥责,只是淡淡道:“陈先生,晚了。她与裴家二郎,情意甚笃。裴氏兄弟,乃本王股肱,不可负。”
陈幕僚心中一凛,知王爷心意已定,且顾念君臣之义。但他身为幕僚,为主分忧是本能,尤其此事关乎未来大位的“民心”根基。他躬身道:“王爷仁厚,体恤臣下,实乃明主之风。然……世事难料,议亲终究不是成亲。在辽东七州,王爷乃天。王爷若真有此意,只需稍露端倪,何人还敢与谢大小姐议亲?裴家……亦必不敢有怨言。” 他谨慎地试探王爷的决心。
宣王沉默良久,最终疲惫地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力:“不必再说了。此事……就此作罢。谢家忠心,裴家有功,本王岂能行此不义之事?民心……再想他法吧。” 他闭上眼,靠向椅背,那深切的遗憾终究化作了无奈。
陈幕僚看着王爷闭目养神间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憾色,心中了然。王爷终究是动了心思,只是碍于情义与大局,强行按下了。作为幕僚,他不能强求,但为主上分忧解难是职责所在。况且,若裴谢两家情意坚定,他也未必能拆散。
退出书房,陈幕僚立刻召集几名心腹,其中一人专司京城及各地情报。吩咐道:“赶紧动用我们在京城和吏部的暗线,详查裴崇安三兄弟当年在京中落难时,有谁曾施以援手?当年裴崇安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能顺利活命抵达辽东,定是有人暗中帮衬。尤其要查那些因助裴家而受牵连、至今仕途蹉跎之人!要快!”
几天后,一份密报呈至陈幕僚案头。他仔细阅读,眼中精光一闪:“化州谷县县令……杜至远?” 密报详述:杜至远当年任京中吏部官员,与裴父是至交好友。裴家获罪,杜至远不顾自身安危,多次上书为裴父申辩,并暗中打点,助裴家兄弟活命至辽东。此举触怒国舅一党,很快被寻错贬至化州苦寒之地的谷县,至今已蹉跎近十年,未曾升迁。杜家有一嫡女,名杜羽瑶,年方十四,据说品貌端庄,知书达理,但因父亲被贬,家道中落,在这苦寒小县,难觅杜家夫妇看得上的佳婿。
“天助王爷!”陈幕僚心中振奋。杜至远对裴家有大恩,却因此仕途断绝,困守边陲小县。裴家兄弟定感念其恩。而裴家兄弟如今在辽东手握重兵,前程似锦,杜夫人为了儿女前程,岂会不动心思?裴崇仁尚未婚配,这岂非现成的报恩良机?
他立刻再次召见负责情报的心腹,面授机宜:“设法,定要将裴家兄弟如今在辽东的显赫地位,尤其是裴崇仁身为铁骑营千户、深得王爷器重、前途无量的消息,透露给杜家在京城的亲戚。重点要让杜夫人知晓,裴崇仁尚未婚配!暗示他们,若王爷入主京城,杜家唯有与裴家结亲,儿女们才有翻身之日。你们是行家,务必办妥。”
很快,一封从京城辗转寄往谷县的信件抵达。县衙后宅,杜夫人捏着娘家表姐寄来的信,疾步闯入杜至远的书房,激动欣喜道:“老爷!天大的好消息!我娘家表姐从京城来信,说她听闻当年老爷帮衬过的裴家兄弟不仅活着,裴崇安已是辽东铁骑营统领!裴家二郎裴崇仁也文武双全,在铁骑营任千户,深得王爷赏识!”
杜至远闻言亦是大喜:“老天保佑!裴家兄弟竟有如此出息,裴兄夫妇泉下有知,也可瞑目了。” 旋即,他眉头微蹙,疑惑道:“你表姐……怎会突然想起给你写信叙旧了?”
杜夫人脸上掠过一丝苦涩:“也怪不得她们。国舅爷权势熏天,我们家这般境况,表姐她们若与我们往来过密,恐遭牵连。如今写信,信中之意,是担忧日后变天,念在我们是裴家恩人的份上,盼我们将来能为她们求情。听说辽东铁骑厉害,国舅爷都吃了几次败仗,她们估摸形势将变……表姐还特意打听到,裴家二郎尚未婚配……” 边说边将信递给杜至远。
杜至远接过信,仔细看完,神色凝重起来:“你表姐……打听的这些消息,可属实?”
杜夫人正色道:“老爷,我表姐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不算坏人,但素来精明。多年未有书信,如今京中人心惶惶。她既知老爷当年为裴家奔走,若无确切消息,断不会贸然写信来。”
杜夫人转身关上书房门,眼中含泪,声音哽咽:“老爷!当年你为裴家四处奔走,我未曾埋怨过半句;你丢了前程,我们一家跟着你在这苦寒之地熬了这么多年,我也毫无怨言。可老爷,我们的瑶儿他们都大了!在这穷乡僻壤,连门像样的亲事都难寻……如今裴家兄弟有出息,那裴崇仁尚未娶亲。我跟着你过什么样的日子都行,可老爷,你忍心让瑶儿她们一辈子困在这苦地方?若宣王真入主京城,你这朝廷官员身份难保,几个孩子的婚事岂不更难?若我们两家结亲,裴家重情重义,岂能看着岳家如此落魄?定会提携!儿子们的前程,瑶儿的终身,杜家的未来,就全系于此了!”
杜至远脸色难看:“裴家几个侄儿都是好的,绝非忘恩负义之人。若我们遭难,他们定会援手。我怎能……怎能挟恩图报?”
第(2/3)页